论坛发帖免费上拍丨2000位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
关注微信公众号:gdgwscyjvip 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
丨拍卖头条
清代行书及作品图片
来源:原创 | 作者:核实中... | 发布时间: 2024-09-15 | 53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​行书的沿革——清代行书清代帝王均通汉文化,重视书法。

前期提倡赵、董,远追晋唐,是明代书法的继续,以刻帖为范本。

乾嘉以后,碑学兴起,冲击帖学,逐步个性化,出现生机,号为中兴。

行书家数量很多,但大多是沿袭明代书风。

郑燮的行书郑燮(公元1693~1765年),字克柔,号板桥,曾为范县、潍县知县,岁饥为民赈而罢官。

工诗词,善书画,被称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

人称诗、书、画三绝,尤长兰竹。

书法初学黄山谷和《瘗鹤铭》,晚年参入篆隶笔法,间用画兰竹笔法,融四体于一炉,自称“六分半书”。

也长刻印。

康有为评说,板桥“参用隶笔,然失则怪,此欲变而不知变者。

”墨迹尚多,如《判词墨稿》等。

《判词墨稿》,墨迹纸本,四行五十一字(图92)。

帖云:现于四月二十四月侍柬,何早不具抄。

尔子不在家,又不将婚书呈验,凭何察核?不准。

仰词证官中确查理处复。

莫听谗言,静候论处。

此帖写来自然,既有个人特色,又很飘逸潇洒,不同于“六分半书”那样排铺生硬。

王文治的行书王文治(公元1730~1802年),字禹卿,号梦楼,官至翰林院侍读。

书法初宗董其昌,后学褚遂良,行书学《兰亭序》、《圣教序》,晚学张即之。

秀逸天成,初时遒实整密,中年后入轻佻,姿态优美,骨格清秀。

时刘墉讲魄力,文治讲风神,故有“浓墨宰相,淡墨探花”之称。

格调清秀俊隽,作品尚多。

《孟法师碑跋》,纸本墨书,七行七十四字(图93)。

帖云:或以此碑与雁塔圣教序较量,书时先后欲分轩轾,似非知言,圣教空明飞动,此碑古拙幽深,各有所长,未易轻议。

大抵书家作书,不专一格,若千篇如一,便是脱,大书家固如是耶!文治又记。

此帖书法俊秀清雅,极具规矩法度,并无论者所说“轻佻”之弊。

临习可以去霸气。

翁同龢《行书节录枯树赋轴》翁方纲的行书翁方纲(公元1733~1818年),字正三,号覃溪,晚号苏斋。

四库全书纂修,官至内阁学士。

长金石考证,开金石鉴赏派的先行。

书法初宗颜,后学欧、虞,隶书学《史晨》、《韩敕》等,曾钩摹古帖数十年,长小楷,似唐写经,工整精细,著有《两汉金石记》、《苏米斋兰亭考》、《苏斋唐碑选》等。

《评书》,条幅,纸本,四行三十七字(图94)。

帖云:米元章谓柳子宽书乃不俗于其兄,武侯词记并阴,皆其所书也,宜以评鹤铭之法例之。

翁方纲。

此帖笔墨自然,比其它书更显浑厚,似有颜真卿、苏轼笔意。

何绍基的行书何绍基(公元1799~1873年),字子贞,号东洲,晚号蝯叟,亦作猨叟。

通经史,精说文考证之学,兼金石文字,诗书名闻当时。

书法早年学北碑。

自言:“余学书四十余年,溯源篆分,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。

”又云:“余学书从篆分入手,故于北碑无不习,而南人简札一派,不甚留意。

” 早年学《张黑女墓志》,后学颜真卿,回腕作藏锋。

晚年学欧书,故沉雄中见峭拔,姿意中见逸气。

留存作品尚多。

如《行书卷》等。

《行书卷》,纸本(图95,局部)。

帖云:天际乌云含雨重,楼前红日照山明。

嵩阳居士今何在⋯⋯此帖笔墨敦厚,用笔圆顺藏锋,温厚中有种强劲气势。

可去媚俗。

赵之谦《行书摇笔题诗七言联》赵之谦的行书赵之谦(公元1829~1884年),初字益甫、号冷君,后改字叔、号悲盦。

善书画,也专篆刻。

初学颜真卿,后学北碑,篆隶师石如,上追古碑,各体均能,以北碑笔入行书,融会变化,自成一体。

论者以为靡弱媚俗。

其行书也自有一格,古拙而有气势,凝重中亦有逸气。

赵之谦所书《行书中堂》,五行四十三字(图96)。

帖云:襄公佐盛世,独鹗横九霄。

抗疏直小范,雄谭摧大辽。

秀逐两星降,声飞一楼峣,至今武溪水,流成沧海潮。

之谦书。

此帖书法,笔厚浑劲,结体用笔都受北碑影响,直来直去,结体错落,行距空间小,雄强中具有逸趣。

历史上的行书家和行书作品是极其丰富的,以上介绍的只是主要部分。

如果我们细致地观察研究他们学书的经验、形成的风格特色和美感,以及他们技法的特点,结合自己的情况和趣味,掌握一家,打好基本功,加以融会贯通,即可达到自己的追求。

故这只是一种导索。

丨鉴定收购
丨书画头条
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原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推荐阅读
丨玉石头条
丨钱币头条
丨瓷器头条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 ©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-2022 保留一切权利   沪ICP备19031063号-2   沪ICP备190310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