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武宗海山,至大三至四年(公元1310-1311年)铸行。
钱文楷书直读,有平钱、折二、折三等,边廓峻深,光背无文。
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,其早期货币主要以纸钞为主,直到元武宗(1308年-1311年)执政后,才开始铸币,发行大元通宝等,其中至大通宝也为其发行的货币之一。
元武宗即位后耽于享乐,挥金如土,大赏诸王、宗族。
又大兴土木,建筑中都城,致使财政困难重重。
为摆脱财政危机,便开始发行“至大银钞”,使元钞大为贬值,导致物价暴涨,通货膨胀骤起。
由于银钞严重贬值,财政赤字创元朝建立以来的最高纪录,无奈只有铸钱以应市用。
至大通宝铸于元武宗至大三年(1310年),其钱为汉文平钱,为元代铸钱中量最大、文字制作最工的一种,钱径2.4厘米。
钱面文字“至大通宝”四字以楷书书写,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,其字有金大定钱的文风,钱背光而无文。
钱体边廓峻深,铜质红褐。
世上还流传一种小样钱,钱径2.1厘米左右,肉质较厚,数量很丰富。
至大通宝一文当至大银钞一厘,同纸币并行使用,千文值银钞一两,旧谱中记录有一种窄缘折二钱,如今已很难见到。
元武宗在至大三年(公元1310年)曾铸“至大通宝”汉文楷书小平钱;当时山东、河东、辽阳等地都设有泉货监铸钱,所以至大通宝钱传世较多,版别较为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