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“武陵藏珍”记载:20世纪90年代初期,湖南常德民间发现一枚“天佑通宝”钱,几经辗转,最后归“新国书屋”收藏。
钱径4.0厘米,穿径1.2厘米,厚0.25厘米,重15克。
此钱为折五钱,面、背均有内、外廓,边廓圆滑,窄而挺拔,穿口方正,底章平整。
露铜处泛青白色,有包浆,古朴自然。
钱文“天佑通宝”四字为楷书,直读,字体端庄秀美,笔画舒展有力,字口深峻,背穿上“五”字为篆书。
从钱币收藏的角度看,此钱有以下特点:其一,此钱为民间收集,为出土转传世品,古色中透出铁红锈,铜质“皆似大观钱,以夹锡为之”,与《钱略》所说相同。
其二,该钱无改刻镶嵌的痕迹。
其文字风格与当代钱币学大师马定祥批注丁福宝原编《历代古钱图说》所载一模一样。
因此,该钱断定为真品无疑。
“吴中”距常德二千余里,“天佑通宝”钱怎样流落到常德呢?据《元史·地理志》记载:经过元末战争,人口分布梯度差异扩大。
南方江浙行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100人左右。
江西50人左右,湖广(指湖南湖北)不到20人。
由此,明初出现了由东北向西南的大移民。
常德地区是明初移民的主要接纳地之一。
《明太祖实录》卷250载:常德府武陵等十县自丙申兵兴(指1356年陈友谅所发动的元末农民起义),人民逃散,土旷人稀,耕种者少,荒芜者多,邻近江西,远至苏浙一带失业之人或无产业者迁往常德开种。
因此“天佑通宝”钱很可能就是张士诚余部或吴中庶农移民常德时带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