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“出国”?又为什么要“流回来”?一些触角敏锐的商人从10年前开始就想方设法的从国外收购中国邮票,然后带回中国进行销售。
回流邮票顾名思义就是在以前流出到国外后,又因为近些年邮票收藏市场的火热而再次流回到国内的邮票,很多人都认为这类邮票的收藏价值是比较高的,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?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,还要具体看邮票发行的年代以及品相等等,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。
为什么要“出国”?又为什么要“流回来”?上世纪60-80年代,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开展集邮活动,一方面身处国外的华人希望收藏故乡的邮票来寄托思念,另一方面,邮电部通过出口邮票,也可换取外汇。
因此那个年代发行的老纪特、文革票、编号/JT票,便通过各种途径流到境外,并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区域、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区域,以香港、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区域这三大中国邮票的境外集中地。
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越来越富足的国人开始“重拾”起儿时的珍贵回忆,老邮票成了香饽饽,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。
一些触角敏锐的商人从10年前开始就想方设法的从国外收购中国邮票,然后带回中国进行销售。
另一方面,国外集邮的人越来越稀少,全世界就只剩下中国邮票交易最活跃,翻了上百倍的利润,促使上了年纪的老外积极把邮票卖回给中国人。
回流票的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的好?不一定,但在二三十年前,国外的集邮条件是比我们要好。
首先是保存条件。
国外从70年代起就开始普及定位式的集邮册。
而我们小时候使用的集邮册,一般是在文具店买的那种做工很粗糙的国产本子,对邮票的保护作用有限。
其次是镊子和护邮袋的使用。
我们也比国外晚了20年左右。
所以这些客观条件造成了虽然邮票是中国印的,但却在国外得到了更好的保存。
但时至今日,我们和国外的收藏、保存条件已经处于同一水平,全球商品一体化,集邮册、镊子可以挑德国进口的,护邮袋可以选美国品牌的……就连南方潮湿气候不适宜保存的这个昔日的老难题,也被“电子防潮箱”这类高科技轻松解决。
在三大中国邮票的境外集中地当中,一般认为德国回流票的品质最佳。
香港由于地处沿海,气候比较潮湿,回流票的品相好坏参半(日本回流票很多也有受潮发黄的问题),因此总的来说,不像欧美国家的回流票那样受到国内邮迷的青睐。
如何识别“回流邮票”?很遗憾,没有特征可以识别。
邮票在出厂时都是一样的,只是保存的地点和方式不一样,才导致了最终品相的差异。
如果你认为看上去全新、雪白的就是回流票,那商家就可以拿品相相对好的邮票忽悠你说这就是回流票,因为消费者无从识别,除非你亲自到国外搜寻购买。
实际上,近年很多商家就是这样吹嘘的,淘宝上甚至有商家在所有出售的标题都加上了“回流票”这个关键词,更有甚者把背胶刷的发白的二胶票冒充回流票出售。
和日本邮折一起出售的,就是真回流吗?在邮票都能造假的今天,没有任何识别特征的国外邮折(硬卡纸)翻印太容易,孰真孰假只有老板自己知道。
回流票是否值得高价购买?无论是回流票还是非回流票,其价值的差异只能根据邮票的品相而定。
不应该以回流票和非回流票来给邮品定价,回流票中品质不好的邮票,同样不值得我们收藏,因此大家不应该进入回流票等于高价的误区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回流价值的中国邮票,主要是指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发行的老邮票,包括民国及大清时期在内的早期邮票。
而近20年发行的邮票,回流和非回流可以说在品相方面并无差异。